今天是

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信息来源:鄂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日期:2022-01-06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市场监管一切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安排部署,聚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监管保障市场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实现“十四五”市场监管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疫情防控”全力以赴

一是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监管。708家冷链经营主体和172家冷库重点场所经营情况和从业人员开展全覆盖拉网式排查,严格落实“四全六专”“三证一码”要求,严格使用“鄂冷链”追溯平台进行收发货。组织对海关总署公布的美国冷冻鸡全腿和俄罗斯冻狭鳕鱼、马来西亚冻白虾和巴基斯坦进口冷冻舌鳎鱼等157批次涉疫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排查。冷链食品经营人员已全部完成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鄂冷链”平台累计激活企业207家,赋码1477378个,累计流出到消费末端15707.92吨,当前进口冷链食品库存总量累计11888.16吨,已全部按照“六专”要求规定消杀、赋码入库。

二是发挥药店“哨卡”作用。迅速督促药店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对全市385家药店进行拉网式巡查,对疫情防控落实不到位的药店约谈相关负责人,对拒不改正的药店责令停业整顿三天。截至目前,已约谈2名药品零售连锁药店负责人2名,责令19家药店停业整顿。推广运用“特殊药品销售登记系统”严格退热、感冒、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类药物”销售管理共登记信息271099条。

三是加强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督导。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检查,督促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制度,固定专人做好扫码、测温、戴口罩、日消杀工作协调全市43家农贸市场安装自动测温仪68个。有序组织农贸市场工作人员、经营户进行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据统计,我市农贸市场经营户和市场管理人员核酸应检3256人、已检3256人,从业人员接种新冠疫苗3818人,行业核酸检测率达100%,疫苗接种率达98.9%。

四是全力保供稳价。加大民生领域价格市场监管力度,印发《关于疫情期间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书》3000余份,提醒告诫市场主体391家,确保居民生活必需品货源充足、价格平稳。开展防护用品价格监督检查,对6家医药企业进行约谈。

五是积极下沉社区。每日组织36名干部参加北门社区9个值守点位的疫情防控值守,对1名密切接触者居住楼栋实行24小时封控管理。圆满完成包保社区2091户居民全员核酸入户宣传及核酸检测协助工作。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出台《关于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意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升级企业开办“210”标准,企业开办最快可0.5个工作日办结,一般性企业登记实现智能化“秒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市覆盖,在全省率先推行预包装食品经营审批改备案深入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先行试点创建争取省局支持我市华容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首选“药店、饭店、物流公司(货运)、网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宾馆”等6行业,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同核查、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并于7月21日在全省率先实现“一业一证”。同时,在鄂城区、梁子湖区积极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商事主体退出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争取同步验收合格评定为现行试点。联合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先行先试市场准入武鄂同城化,全省率先实现跨市域异地通办。截止11月底,全市共新登记市场主体13805户,同比增长17.87%,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4529户,同比增长31.20%。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25398户,同比增长10.02%。继续开展“一送三免”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全市新设立的6326家企业免费赠送18978枚公章,为企业节约费用85.40万元。继续开展“一送三免”服务,截至目前,已为全市新设立的5377家企业免费赠送16131枚公章,为企业节约费用72.59万元。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继2020年被国务院通报表彰激励,今年又被省委省政府通报表彰激励。

二是优化公平竞争环境。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今以来,全市审查增量政策措施73件,清理存量政策措施152件,修订3制止出台2件,限制准入、指定交易、违规优惠奖励等市场壁垒得到及时清除,从源头上促进公平竞争有效强化了竞争政策措施支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资源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深入开展转供电专项治理,组织专班共检查转供电主体295家,立案13件,已退还终端用户440.07万元,我市12家工业园(产业园)区转供电主体,涉及194家转供电终端用户已执行规定目录定价,违法违规行为已全面取消,降低开发区、园区月用电成本9.15万元。开展相关涉企收费检查,督促市直涉企收费民政、银保监等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发现违规涉企服务收费问题11笔,涉及企业10户、金额116.90万元,已全部进行退费处理。开展7类18种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约谈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查办涉及电信行业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案1件。开展打传规直行动,捣毁传销窝点16个,检查直销网点12家次。创建抽查任务513个,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26已检查并公示检查对象5213户。统筹抓好长江禁捕、打非断链、扫黑除恶、创文创卫等工作,市场环境持续好转。今年以来,系统共立案查处各类市场违法行为168起,结案91件。

三是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制发2021年《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进商标申请受理窗口规范化建设,成立首个知识产权调解中心,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鄂州受理窗口”,组织申报省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3个,有效发明专利704件,PCT新增申请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52件,全省排名第三。举办鄂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和知识产权“五进”活动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规模化发展,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我市专利质押融资项目3件,融资金额2176万元4月23日,省人民政府发文授予首届湖北专利奖项目,我市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专利项目参赛荣获金奖,是激光行业企业唯一获得金奖的专利。持续推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更换工作,8家鄂州武昌鱼地标使用企业和1家沼山茶叶地标使用企业顺利完成专用标志更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委宣传部(市版权局)、市文旅局召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多元衔接机制”联席会,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衔接、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机制推广“简案快办”模式今年截至9月23日市中级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07件,运用简案快办模式审理194件,占比93.7%。办理审结的简案中,调解撤诉163件,调撤率82.7%。已结案件平均审理期限39.8天,比法定审限缩短140天。办理商标侵权案8件,其中3件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

三)“四大安全”有力保障。

一是严抓食品安全。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了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调整市食药安委组成人员,召开食安委全会,落实党政同责,推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深化食品行业落实主体责任三年行动,推行生产企业“蓝、黄、橙、红”变色预警管理、食品流通安全承诺与风险分级管理,开展“明厨亮灶”示范引领、小餐饮提档升级等活动打造了鄂州市二幼、大碗厨味宴楼、鄂州高中等一批标准化“明厨亮灶”单位,督促改造升级校园食堂10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20家次,督促整改问题600多个,检查食品小作坊300多家次,督促整改问题700多个。推进食品小作坊提升壮大行动组织开展食品小作坊全面普查摸底工作并建立档案,实现全普查建档率100%深入开展粮食加工行业专项整治,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完善追溯体系,严格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确保粮食安全。完善食品销售者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对全市食品销售者5483户经营者完成2021年度食品安全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完成普通食品监督抽检1308批次,合格率98.6%,完成食用农产品抽检478批次,合格率97.9%。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引导力度,新亚太广场举办2021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主场活动,开展食品安全“五进”宣传活动,动员全市22万多人次参加食品安全网络答题,与电视台联合开展“餐饮安全你我同查”活动2次。

二是严抓药品安全聚焦中药饮片、含兴奋剂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儿童化妆品质量安全、网络销售等开展专项整治和风险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各类隐患26处。开展药械化安全监督检查,共检查相关单位462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9份。上报药物滥用报告3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1088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268例,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135例,药物滥用报告比居全省第五,化妆品报告比居全省第一位。强化疫苗监管,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接种点为重点,及时排查新冠疫苗各环节的风险隐患,确保每一支新冠疫苗来源可溯、去向可追、质量可控。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疫苗接种点78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7份。加强新冠疫苗督查,共督查疫苗接种点24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风险隐患7处,向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送专题报告7份。

三是严抓特种设备安全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标准化建设,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和相关作业文件、设备安全管理资料,引导市中心医院、合建卡特(武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创建企业主体责任示范单位,带动全市特种设备责任主体全面加强安全管理,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开展特种设备普查、双随机检查,试点应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系统吸取十堰613事故教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62份,封停问题设备4台。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推进电梯隐患排查治理,累计抽查电梯189台,预计抽查超过700台。组织工作专班对全市27家气瓶充装企业及气瓶检验机构开展证后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50处,下达督办函6份。推进气瓶充装信息化平台应用,约谈整改工作推进较慢的气瓶充装企业3家,联合市住建局燃气办实地检查全市13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气瓶信息化系统运用情况,督促各单位落实系统应用并启动联锁功能,进一步实现扫码充装。

四是严抓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建立行业和区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推行分类监管、信用监管,开展“双随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378批次、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21批次。开展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无死角排查防控产品经销企业,重点排查大型超市、药店、劳保用品店、婴幼用品店、杂货店、服饰店,检查医用口罩、非医用防护口罩、儿童口罩、红外测温仪、人体温度计、防护服、隔离衣、消毒液、洗手液等产品开展非医用口罩“助企护民保安康”行动和儿童老年用品“护苗助老”关爱行动,严防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质量品牌稳步提升。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万千百”企业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发布QC成果39个,推荐省级参评14个,同比增长30%。完成第四届市长质量奖评选,4家企业分获市长质量奖、提名奖称号。推荐新型墙体材料行业纳入省级示范项目推荐鄂钢公司入选2020年中国品牌价值榜行业排名11位联合省质检院鄂州分院开展金刚石工具一站式服务试点,深度融合检验检测、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资源,全力为企业就近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支撑。开展对标达标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完成对物流、饲料、管道等多个行业中50家企业初步调查摸底现场指导编制对标技术方案100余次制定出台《芝麻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鄂州雕花剪纸传习》等国家、地方标准,《芝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规范》已被省市场监管局立项为湖北省地方标准,《沼山胡柚》省地方标准通过评审,申报商贸物流等国家级标准化试点完成《湖北省水陆空多式联运和航空物流标准体系研究》的编制。深化鄂州品牌提升三年行动,突出抓好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培育,全市共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7件,组织湖北富农食品工业园有限公司参加第三届湖北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 鄂城鳜鱼”已进入决赛,获得优秀奖。围绕支持“鄂州武昌鱼”产业链建设工作,发挥知识产权职能作用,指导推进“鄂州武昌鱼”更换新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后的规范使用工作。积极向政府汇报,协调市农村农业局等相关部门重新启动申报“鄂州武昌鱼”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管党治党”再上台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专题读书班、现场教学、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剧目等系列活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行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两优一先”评选表彰,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机关第五党支部被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甲级支部。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帮助市场主体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60余个。全力配合开展市委巡查“回头看”和省委粮食安全巡视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作风建设三年行动,督促广大党员干部绷紧正风肃纪之弦,今年以来,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处置处理党员干部38人次。

二、特色亮点工作

(一)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作为全省5个“一业一证”试点改革县市之一,积极指导华容区结合湖北省“一事联办”改革工作成果,在本地区“一事联办”流程再造探索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一业一证”制发证管理系统,在湖北政务网鄂州特色专区平台开设“一业一证”申报专区,在政务大厅设立“一业一证”服务专窗。同时,围绕整合审批要件,实“一次告知”;简并申请材料,实“一表申请”;优化受理流程,实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合并核查程序,实行“一次核查”;再造审批程序,实“一体审批”;创新准营方式,实“一证准营”等六个方面举措,首选超市(便利店)、网吧、烘焙房(面包店)、母婴店、药店、休闲农庄、电影院、宾馆等8个行业,深入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实现了一链通办流程最优,平均办理环节由5个减为1个,压减率80%;整合材料手续最简,平均提交材料由42份减为21份,精简率50%;效率提速时限最短,平均办理时限由21天减为6天,压缩率71%,打造“一证准营,全省通用”新模式。目前,自7月21日发出全省首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起,华容区“一业一证”改革行业已拓展至16个,共发出行业综合许可证306份。10月11日,鄂州市“一业一证”改革工作通过省局优化营商办完成验收评价并形成验收报告和先行区建议名单报省营商办审定,作为全省经验成果复制推广,工作做法在全省“证照分离”改革和“一业一证”改革视频会议上做了经验发言交流。

(二)创新“互联网+在线和解”消费维权新机制。坚持“互联网+在线和解”的信息化理念,通过采取借政府之力主推、引部门之力主促、举全局之力主抓,以及宣传引导发动、示范引领带动、督促检查推动等举措,着力完善线上维权网络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入驻引导,拓宽维权渠道,优化投诉处理模式,建立企业在线和解、消委(协)在线监督、信用在线公示的消费维权新机制,不断促进消费者维权便利化,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目前,鄂州已完成入驻商户1535家,完成全年入驻任务的153%,入驻量居全省前列。315线上和解平台建设多次得到省消委充分肯定并在鄂州召开现场会。

三、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2年,我局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市委第八次党代会以及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五个一流”为目标,不断推动市场监管能力和监管体系现代化,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鄂州加快建设“两区一枢纽”、实现“武鄂同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监管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一)持续深化改革,着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广“一业一证”改革,更大范围实现“一照通”改革,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深化“一照多址”改革,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实行住所申报承诺制。二是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落实企业开办210标准,健全市场主体设立登记、行政审批线下一窗受理、同步办结机制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模式,丰富拓展场景化服务,实现线上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全程网办推进登记注册“智慧办”、自助办“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应用三是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活跃成长。实施“市场主体增量提质”行动,“中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实施党建示范点创建行动,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引领微观主体活力持续提升。

二)保障公平竞争,着力打造一流的市场环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竞争执法。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应废尽废、应改尽改。加强公共行业监管,依法查处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商业诋毁、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有奖销售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入推进转供电治理,开展涉企收费监督检查突出抓好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加强对网络售假、虚假宣传、虚假促销、刷单炒信、恶意诋毁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净化网络市场环境。持续深化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整治,加大市场排查、广告监管和执法办案力度。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监管全覆盖、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常态化,建立抽查结果部门共享交换和互认互用机制四是加强信用监管。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年报信息、即时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企业加大行政处罚和信用约束力度

三)严守安全底线,着力打造一流的消费环境。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守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安全“双安双创”。完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落实网络订餐平台责任,强化线上线下餐饮同标同质。建立“互联网+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拓展“鄂冷链”平台功能,构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开展药品质量提升行动,完善疫苗监管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网络违法违规售药、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二是严守特种设备安全。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专项三年整治行动,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电梯、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等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应急+监管”“互联网+监管”,推进电梯按需维保、检验检测改革和安全责任保险三是严守产品质量安全。推动主要消费品产销企业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索建立质量分级、分类监管、智慧监管、质量追溯体系等新型监管方式。强化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后处理力度。四是持续改善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深化“放心消费在鄂州”活动,推动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向电子商务、食品药品、旅游景区以及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延伸,争创全省放心消费示范城市。健全“互联网+在线和解”新模式,打造315消费投诉在线和解平台,实现线上投诉、线上和解、线上公示、线上评价

四)推进质量强市,着力打造一流的质量环境。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实施质量提升“万千百”工程培育一批质量领先、效益卓越的企业鼓励企业作出优质服务承诺,推行企业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强化服务质量监测和售后服务及质量担保加快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试验验证等技术要素,建设质量基础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二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化知识产权“三大工程”,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开展知识产权精准提升行动,重点扶持转化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优秀专利技术项目,提升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水平,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三是实施商标品牌强市战略。开展鄂州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加大鄂州名优”品牌培育、营销和宣传力度,打造一批全国全省知名的鄂州制造、鄂州农产品、鄂州医药、鄂州文旅、鄂州服务等系列品牌。加强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立运用,开展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五)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一流的市监队伍。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会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队伍,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两个确立”转化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市场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作风进一步党员干部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推进党建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打造市场监管特色品牌二是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加强业务培训、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强化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培养,完善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和组织激励措施,建立健全干部队伍考核评价体系,培育造就一大批岗位能手、业务骨干、执法尖兵和研究型人才,努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市场监管队伍。三是完善行政法制监督。推进市场监管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等法定化、清单化、公开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行政权力滥用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强化依法履职情况监督检查,促进监管执法权力规范透明运行,严肃查处渎职失责、不作为、乱作为等违法违纪行为。

网站标识码:4207000056  鄂公网安备42070402000119号  鄂ICP备05017375号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鄂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地址:鄂州市滨湖南路50号 联系人:汪 颖 联系电话:027-60670200